或許,我們應更勇敢提出文學的看法。
不只透過寫小說來表現,也不只透過評論已寫成的小說來表現,而是更具體也更勇敢一點,開始試著說明還能怎麼寫小說與寫評論,為什麼時至今日我們還繼續不懈地書寫?
寫作者的自我提問,並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能「繼續寫作」與「繼續不同的寫作」從事準備。這也是為了召喚與催生更多的寫作者,投入與差異化寫作現場,豐饒屬於我們自身的「文學現況」。
台灣的文學現況缺少有力的「說情者」。然而,最好的說情者,不就是以肉身投入書寫且總是繼續寫著的我們?
「將臨的書寫–當代書寫與評論芻議」將由10 位小說家與10 位論述人對於底下5個問題提出5000字的回應:
1 未來與將臨的書寫:我們還寫什麼?
2 台灣文學的外部,或「外書寫」的實踐
3 書寫做為一種志業與論述做為一種志業,所為何事?
4 什麼是當代小說家與論述者的「倫理」(êthos)?書寫者「應該」做什麼以便讓自己成為書寫者?
5 什麼書寫的邊界、基進臨界與跨界?儘管提問本身或許已是某種答覆與方向,但關於書寫,我們總是應該再試著抛出更多的問題,與因此能迎來更不同的答覆。
20 位台灣當代的書寫者將各自提出一份用來回應當代書寫的獨特「文件」,以個人的觀點或感受來指向書寫的潛能與潛勢,展現「虛擬」或「虛構」的極值、邊界與跨界。「將臨的書寫–當代書寫與評論芻議」希望透過兩種「概念人物」(小說家與論述人)10+10 的組合迫近多元而複雜的書寫未來,像是由不同結晶切面所映射的明暗光影閃爍。
「當代書寫與評論芻議」將在博班實驗室之臉書直播,亦歡迎報名與會。
請準備下列資料,於2018 年6 月17 日前寄到電子郵箱:dominique.ipei@gmail.com。
1 個人簡介。
2 對於「當代書寫與評論芻議」所提出的文學問題,什麼是您的回應?
我們將在2018 年6 月20 日回覆報名者。
議程
08:30 -08:40
開幕:校長致詞
08:40-09:20
主題報告:童偉格:在場
09:20-09:30
休息
09:30-10:30
駱以軍:列車
潘怡帆:如同書寫:無限後退或永恆鄰近?
⾺翊航:巫的旅行,咒的險境:(原住民文學的)超自然方案?
10:30-10:40
休息
10:40-11:40
張亦絢:未必要寫之寫
湯舒雯:時差、週期與標準時間:文學書寫及其懸置
徐明瀚:內向書寫的⾃自我技術:從êthos談頹廢⽂文學的臨臨界與轉化
影片觀看
11:40-11:50
休息
11:50-12:50
陳雪:小說家與他的大教堂
賀淑芳:製陶
林運鴻:不夠⼀門「產業」,難為⼀種「志業」:關於台灣文學評論現況的韋伯式隨想
12:50-14:00
午餐
14:00-14:40
主題報告:楊凱麟:書寫書寫的書寫:朝向書寫的不共可能性
14:40-14:50
休息
14:50-15:50
胡淑雯:指認不認識之物
蔡琳森:失能,與無限可能
李奕樵:貴族式的獻身
15:50-16:10
茶敘
16:10-17:10
顏忠賢:巴別塔⼯事
印卡:異異國
辜柄達:朝向事件視界
17:10-17:20
休息
17:20-18:20
黃崇凱:比較的幽靈
朱嘉漢:寫作的機運,當不可能性為唯一的可能性:從巴塔耶談起
陳柏青:HPE 是GOD 的下一步
小說家介紹
駱以軍
一九六七年生,台北人,祖籍安徽無為。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畢業。曾獲第三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首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推薦獎、台北文學獎等。著有長篇小說《匡超人》、《女兒》、《西夏旅館》、《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遠方》、《譴悲懷》、《月球姓氏》、《第三個舞者》;短篇小說《降生十二星座》、《我們》、《妻夢狗》、《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紅字團》;詩集《棄的故事》;散文《胡人說書》、《肥瘦對寫》(合著)、《願我們的歡樂長留:小兒子2》、《小兒子》、《臉之書》、《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我愛羅》;童話《和小星說童話》等。字母會成員。
陳雪
一九七○年生,台中人。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蝴蝶的記號〉由香港導演麥婉欣改編拍攝成電影《蝴蝶》,二○○四年以長篇小說《橋上的孩子》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二○○九年以長篇小說《附魔人》入圍台灣文學長篇小說金典獎,隔年同時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類年度之書與第三十四屆金典獎。著有長篇小說《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無人知曉的我》、《陳春天》、《橋上的孩子》、《愛情酒店》、《惡魔的女兒》;短篇小說《她睡著時他最愛她》、《蝴蝶》、《鬼手》、《夢遊1994》、《惡女書》;散文《像我這樣一個拉子》、《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戀愛課:戀人的五十道習題》、《台妹時光》、《人妻日記》(合著)、《天使熱愛的生活》、《只愛陌生人:峇里島》。字母會成員。
顏忠賢
一九六五年生,彰化人,曾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現專任副教授。 建築設計與裝置藝術作品曾赴紐約、荷蘭、日本、希臘、英國、布拉格……多國展覽,亦曾獲選為美國MOMA\ PSI當代美術館年度駐館藝術家、耶路撒冷駐市藝術家、加拿大與台北之交換藝術家、ANN亞洲藝術網絡二○○一年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創作獎、二○一四年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等獎項。著有長篇小說《三寶西洋鑑》、《寶島大旅社》、《殘念》、《老天使俱樂部》;詩集《世界盡頭》;散文《壞設計達人》、《穿著Vivienne Westwood馬甲的灰姑娘》、《明信片旅行主義》、《時髦讀書機器》、《巴黎與台北的密談》、《軟城市》、《無深度旅遊指南》、《電影妄想症》;論文集《影像地帶詩學》、《不在場—顏忠賢空間學論文集》;藝術作品集《軟建築》、《偷偷混亂:一個不前衛藝術家在紐約的一生》、《鬼畫符》、《雲,及其不明飛行物》、《刺身》、《阿賢》、《J-SHOT:我的耶路撒冷陰影》、《J-WALK:我的耶路撒冷症候群》、《遊—一種建築的說書術,或是五回城市的奧德塞》等。字母會成員。
童偉格
一九七七年生,萬里人。台大外文系畢業,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現任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講師。曾獲二○一○年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二○○二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大獎、二○○○年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短篇小說三獎、二○○○台灣省文學獎短篇小說優選、一九九九年台北文學短篇小說評審獎。著有長篇小說《西北雨》、《無傷時代》;短篇小說《王考》;散文《童話故事》;舞台劇《小事》。合著有《字母會》。
胡淑雯
一九七○年生,台北人。曾任新聞記者、報社編輯,目前專事寫作。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著有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短篇小說《哀艷是童年》;歷史書寫《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主編、合著)。字母會成員。
黃崇凱
一九八一年生,雲林人,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獲文學獎若干。曾任耕莘青年寫作會總幹事。做過雜誌及出版編輯。與朱宥勳合編《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著有長篇小說《文藝春秋》、《黃色小說》、《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短篇小說《靴子腿》。字母會成員。
張亦絢
一九七三年生,台北人。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肄業、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及視聽研究所碩士。就讀政大歷史系期間曾任女研社社長。曾任職於餐館、精品店、《臺灣立報》、影片公司。現為自由作家。著有短篇小說《壞掉時候》、《最好的時光》;長篇小說《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愛的不久時:南特/巴黎回憶錄》、散文《晚間娛樂:推理不必入門書》、《小道消息》、《離奇快樂的愛情術》;劇本《我們沿河冒險》;論述《身為女性主義嫌疑犯》。字母會成員。
賀淑芳
一九七○年生於馬來西亞吉打州。曾任工程師和報章副刊專題記者。二○○八年政大中文所碩士畢業,曾於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拉曼大學中文系執教,目前就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博士班。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著有短篇小說《迷宮毯子》、《湖面如鏡》等。
陳栢青
一九八三年生,台中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全球華人青年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作品曾入選《青年散文作家作品集:中英對照台灣文學選集》、《兩岸新銳作家精品集》,並多次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獲《聯合文學》雜誌譽為「台灣四十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小說家」。著有小說《Mr.Audlt大人先生》,另曾以筆名葉覆鹿出版小說《小城市》,以此獲九歌兩百萬文學獎榮譽獎、第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銀獎。
李奕樵
一九八七年生。台北人。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獎二獎。作品曾入選《一〇二年小說選》(九歌)。著有小說集《遊戲自黑暗》。
論述人介紹
楊凱麟
一九六八年生,嘉義人。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臺北藝術大學跨域研究所教授。研究當代法國哲學、美學與文學。著有《虛構集:哲學工作筆記》、《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分裂分析福柯》、《分裂分析德勒茲》與《祖父的六抽小櫃》;譯有《消失的美學》、《德勒茲論傅柯》、《德勒茲 - 存有的喧囂》等;合著有《字母會》。
潘怡帆
一九七八年生,高雄人。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專業領域為法國當代哲學及文學理論。著有《論書寫:莫里斯‧布朗肖思想中那不可言明的問題》、〈重複或差異的「寫作」:論郭松棻的〈寫作〉與《論寫作》〉等;譯有《論幸福》、《從卡夫卡到卡夫卡》。字母會評論人。
朱嘉漢
一九八三年生。曾就讀法國高等社科學博士班。評論與創作作品散見《印刻文學生活誌》、《聯合文學雜誌》、《週刊編集》、《文訊》等。長篇小說《禮物》即將出版。
徐明瀚
一九八○年生,台北人,從事電影與藝術評論。輔仁大學哲學系、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畢業,現為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曾任誠品商場特約文案四年、八旗文化編輯三年,主編有《誰怕艾未未:一個影行者的到來》,目前擔任《Fa電影欣賞》季刊執行主編,並於輔仁大學電影與藝術研究社兼任指導老師。近年策畫有【光譜的稜線】當代藝術聯展(2015關渡美術館)、【海市蜃樓:城市與建築專題影展】(2015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主持有個人網站「綠洲藝影)。
蔡琳森
一九八二年生,從事編輯與文字工作。曾獲時報文學獎、喜菡新詩獎、飲冰室茶集「為愛發聲」詩獎、梁實秋文學獎、海峽兩岸漂母杯文學獎等,作品發表於網路、詩刊及副刊,並入選《2014台灣詩選》、《九歌103年散文選》。出版詩集《杜斯妥也夫柯基:人類與動物情感表達》(南方家園);譯作《嚎叫》(合譯)。
馬翊航
卑南族人,台東建和部落。池上成長,現居台北。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幼獅文藝》主編。合著有《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
林運鴻
東華大學華文系博士,博士論文題目為《解嚴後台灣小說中的資本主義體制與階級意識》(2014)。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成員。
辜炳達
台南新營人,倫敦大學英國文學博士,台北科技大學應用英文系助理教授。譯作《西夏旅館》上冊獲英國筆會舉行的第2屆Pen Presents翻譯獎。
印卡
七年級詩人,秘密讀者編委,詩歌作品散見於《自由時報》、《字花》、《衛生紙》、《創世紀》等刊物,曾被收錄於合集《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著有詩集《Rorschach Inkblot》。
湯舒雯
1986年生,台北人。現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攻讀亞洲研究攻讀博士學位,任北美台灣研究學會(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NATSA)會長(2017-2018)。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曾於德國曼海姆大學(University of Mannheim)交換學生。文學創作兼及詩、散文、小說與評論。作品曾入選《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九歌年度散文選》、《台灣七年級散文金典》等。